●赋能会员,为会员企业发展把脉问诊
●升级服务,为会长与会员搭建沟通桥梁
●整合资源,为会员企业链接资源
6月29日下午,何勇会长携手黄玖达执行会长在会长单位——广东亿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亿源通科技)会议室,开展第二场会长接待日活动,聚焦“关于东南亚投资和当前经济环境分析”主题。黄总出差带回来了越南的特产,与会员们围坐在一起,一边品尝异国风味,一边畅所欲言。大家深入探讨着东南亚的投资市场的发展机遇,细致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下各行业的发展趋势,现场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。
受国内行业竞争、发展局限等因素影响,商会中多位会员企业敏锐捕捉市场变化,开始深入思考并探索出海发展路径。监事长孙先才、副会长母建华、秦彬,党支部书记兼副秘书长郑昊先,副秘书长赵彩芳、陈媛、华先林、樊权,理事吴强荣、王川、张润平、宋海浪,会员张春林、罗宽、何群、彭晓川、蒲小凤、冯海桐等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在上期会长接待日活动中,何会长分享的五大企业发展破局思路,为会员们拓宽了经营思路。此次,他以亿源通科技泰国分公司运营中遭遇的管理难点为切入点,结合实战经验深入剖析。何会长强调,海外投资需把握时机,秉持“宜早不宜迟”的战略眼光,制定长远规划,通过快速投产抢占市场先机。同时,他也以海外投资创业者的视角提醒大家:海外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着,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。具体而言,要全面调研当地营商环境,严格遵循法律法规,充分认识当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稀缺的现状;立足主业深耕细作,以技术创新夯实竞争优势,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;更要高度重视资金链管理,确保企业现金流稳健,筑牢风险防线。
黄总围绕企业出海发展与东南亚投资机遇展开深度分享,核心观点如下:
出海战略转变:早期企业出海主要以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张为目标,而在当前国内产能过剩、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,出海已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。企业决策是否出海,要制定长期战略规划,审慎评估自身适配性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。
本地化经营要点:在海外投资过程中,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,尊重多元宗教信仰与文化差异,针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员工需要定制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。
区域市场分析:从语言文化相近性来看,越南、泰国可以为作企业出海的首选站。而印尼的市场潜力值得关注,目前在基建、矿产、元器件等领域已形成中资产业集群,其发展红利预计可达十至二十年。而越南近年来土地、人力成本等高速增长,红利周期预计约七年。
决策参考建议:判断企业是否适合出海,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发展阶段与业务需求。建议通过实地考察、商务旅行等方式,亲身感受当地的市场环境、政策导向,再做理性决策。
实践经验分享:以步威(清远)皮革有限公司为例,黄总早在2005年初次考察越南时,看到当地工业园区与基础建设滞后、基建配套尚不完善不具备投资条件;2014年因公司业务扩张需求,他再次赴越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深度调研,最终于2015年在越南平阳省购地建厂并顺利投产,近十年,他见证了越南市场的巨大蜕变。2022年,他出差印尼时敏锐捕捉到了当地的发展潜力,随即启动商业布局,在印尼购地建厂并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。两次出海决策均基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,以市场机遇为导向,实现了业务的稳步拓展。
印尼营商特点:在印尼开展投资建厂时,基于语言和文化的共通性,供应链合作方多选择中资企业。换个地域继续与中国人做生意,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异国他乡创业初期的运营阻力。
行业机遇洞察:在印尼建筑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,发展前景广阔。
产业覆盖范围:目前中国人在印尼涉足的行业已形成完整商务链,涵盖制造业、建筑建材、矿产、家具软装、工商财税、签证服务、报关法律、运输、教育培训、人力资源、化工、光纤电缆、房地产、餐饮、汽车及新能源车等多个领域,各行业上下游都能找到合适的中国合作伙伴。
商务结算模式:在印尼的商业合作中,合同结算以现金结算为主,部分项目也可采用分期结算方式,少见垫资合作。
孙监事长近日赴越南开展了实地考察,他从当地交通工具的特点,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,到人文素养风貌,再到当地的商业发展情况,详细地进行了分享。同时,他还特别寄语商会年轻会员,鼓励大家主动走出去调研学习、参观交流,在拓宽国际视野的过程中,不断积累经验、增长见识,为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互动环节中,会员代表们围绕自身企业出海的适配方向、前瞻布局与可行路径,逐一提出具体疑问。何会长与黄总专注聆听,结合多年海外投资实战经验,针对性地给出细致解答与专业指导,条理清晰的分析、化解了大家的困惑,更带来诸多突破性思路,让在与会者深受启发。会后,大家纷纷表示何会长和黄总勇于创新、敢于拼搏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。